中新网义乌11月13日电(董易鑫)“原材料、加工厂都在这,这儿的红糖很正宗。我买了15罐,送给家人、朋友。”11月13日,外商Sayed在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品味糖蔗、购买红糖。
11月13日,外商Sayed在义亭镇手拿糖蔗。董易鑫 摄
义乌有超万名外商常驻于此,当地特产红糖被外商亲热称为“东方巧克力”。糖蔗是义乌红糖的质料,义亭镇是其出产的中心区域。当地榨糖前史400多年,有关制糖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明遗产,眼下正值丰盈季,现场一片繁忙。
近年来,Sayed来往义乌与埃及之间,从事外贸作业。这次,他特别带着孩子来现场感触红糖出产,也期望借此机会了解当地的特征文明、出售状况。
“我经商时,也会去产品的工厂观摩它的出产状况,是好是坏一望而知。义乌红糖很有名,我听不少朋友提过,传闻有些我国老板还做过红糖生意。”他说。
11月13日,义亭镇作业人员给红糖装罐、称重。董易鑫 摄
Sayed口中的“老板做红糖生意”源于义乌“鸡毛换糖”的故事——红糖是义乌传统农业特产“义乌三宝”之首。义乌自古人多地少,当地不少民众便挑起扁担任货郎,走街串巷呼喊“鸡毛换糖”。
那时,红糖换来的鸡毛被义乌货郎仔细分出三六九等,上等鸡毛用于制造工艺品或许装饰品、中等鸡毛可当药材、劣等鸡毛做农业出产的肥料,一分一厘不行糟蹋。后来,红糖能够换的东西越来越多,义乌货郎扁担里的物品也越来越丰厚,这便是义乌老板从农人到商人的开始“回身”。
11月13日,生长在土地里的糖蔗。董易鑫 摄
现在,义乌的商贸名望越来越大,红糖工业也如日中天。以义亭镇为例,当地糖蔗栽培面积占义乌糖蔗栽培总面积的80%以上,红糖工业全工业链产量约2亿元,带动农人工作1万余人;当地还活跃与科研院所展开沟通协作,引入糖蔗新品种,推行适合的栽培机械,优化加工工艺,用好红糖数字化渠道,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,继续做好工业共富。
“糖蔗是全球广泛栽培的经济作物,种蔗榨糖也是不少区域和村落的支柱工业。义乌愿环绕种蔗榨糖,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展开沟通协作,共享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,一起提高产品质量和出产能力。”当日,义乌市委常委、副市长高晋说,一起,义乌也愿活跃发挥巨大商场和高效物流网络等优势,协助各方出产的糖蔗、红糖及其他农产品广销全球,让更多从事农业出产的中外朋友们从中获益,完成一起发展。(完)